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超材料与常规材料融合思想,并以此为核心,聚焦若干新型超材料系统,旨在发挥超材料优势,为诸多应用领域提供颠覆性技术。团队重点围绕超材料设计、超材料加工与制备、超材料器件与应用等多方面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和具有工程前景的产业开发,通过构建一支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超材料研发队伍,将研究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推动超材料的创新与发展
应用领域:
● 新材料产业、人工智能、高速无线通信
● 新能源、光信息技术、精细成像
● 高端精密装备、智能制造
团队主要聚焦具有重要发展前景和重大创新机遇的新能源材料领域,围绕“功能复合材料功能化”的主线,助攻高性能柔性复合电介质薄膜、高性能5G通信用覆铜板、柔性铁电压电材料及器件等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与产业开发。致力于解决复合材料向新能源产业转化过程中的重要、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实现优势科研成果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 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
● 毫米波雷达、5G天线、自动驾驶、柔性电路
● 智能可穿戴、柔性储存、柔性传感、柔性驱动
团队一直致力于新型无铅压电陶瓷材料及元器件的研究,所开发的铌酸钾钠基无铅压电陶瓷的各项性能在世界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部分成果已进入产业化阶段。研究中心将基于已有的科研成果,进一步对无铅压电陶瓷研发与器件设计“卡脖子”问题进行集中攻关,开发出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友好型智能压电材料及无铅压电器件,推动无铅压电材料在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汽车电子、医疗健康和智能家居等多领域的应用,从而打破国内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在压电器件无铅化领域的空白,形成引领全国乃至全球的标志性产业化成果。
● 驱动器、传感器、换能器、滤波器
● 麦克风扬声器、触觉反馈、蜂鸣器
● 泊车辅助、超声多普勒、智能穿戴
团队面向国防安全战略与民生经济发展对极端环境服役及轻质高稳定空天新材料的迫切需求,依托空天材料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平台,围绕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及高效低成本制备与应用技术开发,推动空天材料在低空经济产业、高端运载设备、工业节能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批量化工程应用,助推空天材料的产业化进程,实现优势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提升材料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低空经济产业、卫星遥感系统、雷达天线罩
新能源汽车、高端运载设备、轻质防护构件
工业节能、清洁能源开发、极端环境服役装备制造
团队以材料基因工程与增材制造为核心技术基础,拓展构建融合多尺度模拟与高通量计算的服役评价体系。不仅成功研制出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精密金属零部件,更针对清洁能源、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苛刻服役环境(如高盐雾、高温高压、电化学腐蚀等),提供耐蚀性能验证与使用寿命保障。致力于助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突破服役失效瓶颈,推动产业实现高质量转型升级。
材料基因工程、重型机械用高精密零部件
新一代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仿生机器人
航空航天超高强钢、耐热/双相不锈钢、高速重载铁轨、高性能模具钢、海洋工程